奔赴一场非遗游园会,把融合传统与时尚的非遗“带回家”。如今,各地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中,经常可以看到非遗的影子,跟着非遗去旅行已经成为新时尚。10月30日,由中国旅游协会、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唐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非遗旅游融合创新交流活动在唐山市举办,案例代表和专家通过案例精讲、主旨演讲、专家点评、资源对接等方式,就激发文旅市场活力、推动中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分享成功经验。
10月29日,游客在唐山宴饮食博物馆游玩。 河北日报记者 史晓多摄
深扎传统之“根”,旅途中感受文化熏陶
“来且咧,稀罕你来!”10月29日晚,伴随着热情的招呼声,大量游客走进唐山宴饮食博物馆。北京游客王天笑穿梭在一楼民俗美食街区,棋子烧饼、小山炸糕等非遗美食香味扑鼻。坐在唐山大饹馇摊位前,王天笑细细品尝酥脆的炸饹馇。
“饹馇是我们唐山特色面食小吃,在丰南、迁西、滦州、乐亭等地都很常见,吃饹馇是唐山人的专属记忆。”听着唐山宴讲解员田嘉尧热情洋溢的讲解,许多游客围拢过来。品尝完饹馇,从民俗美食街区向二楼看去,皮影、评剧等演出区,精彩节目轮番上演,上下翻腾的唐山皮影戏影人造型让孩子们笑声不断,精彩的评剧表演引来阵阵掌声与喝彩声。
“在唐山宴,传统文化的融入是全方位的。游客不仅可以欣赏评剧、皮影、乐亭大鼓等非遗表演,还可以逛汉服馆、文创市集等。”唐山宴运营方唐山凯歌儿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唐山宴的打造,既给本地消费者提供了以乡土情怀为主的情绪价值,也向外地游客打开了一扇展示唐山地方文化的窗口,深厚的文化在这里变得可亲可感可体验。
让非遗可感受、可体验、可消费,不止发生在唐山宴。10月30日举办的非遗旅游融合创新交流活动中,发布了20个“2025非遗旅游融合年度创新案例”,类型涵盖景区、度假区、街区、文博场馆、古城古镇、民宿、文创、演艺、节庆等多种产品业态。其中,很多创新案例深扎传统之“根”,书写了“非遗+旅游”的新精彩。
比如,创新案例《非遗贺新春:千年鱼灯点亮黄山旅游》,借助汪满田鱼灯、瞻淇鱼灯等非遗代表性项目,通过新媒体传播、实地展演等方式,让百年民俗重燃活力;《枣庄“船妹子”:以船为脉的非遗沉浸之旅》,以运河为经,以非遗为纬,用一曲乡音、一叶轻舟,编织出“非遗曲艺+运河游览”的锦绣画卷……“这20个案例,无一不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诚守护与创新传承。这些实践生动诠释了传统从来不是前进的桎梏,而是创新的源泉。唯有敬畏历史、守护文脉,非遗旅游才能在时代发展中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中国旅游协会会长段强说。
舒展创新之“脉”,非遗“老手艺”潮起来
10月29日晚,唐山河头老街,身着铠甲的将士骑马而来,光影交错之间,大型实景演出《大唐之山·唐王东征》精彩上演。演出中,一勺勺铁水泼洒而出,刹那间铁花四溅,照亮整个夜空。“以前只见过一位打铁花演员表演,没想到这次看到十几位演员一起表演,非遗老手艺玩出了新花样,太震撼了。”北京游客张苗苗举着手机,记录每个精彩瞬间。
让非遗“老手艺”潮起来,河头老街还有很多创新尝试。今年国庆假期,河头老街创新打造的大型实景剧《大唐曹妃》正式亮相。“这部剧不仅融入唐乐歌舞、宫廷礼仪、民间杂技、市井生活等多种唐代元素,而且巧妙植入皮影、乐亭大鼓、评剧、中幡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田嘉尧介绍。
“河头老街一直在创新求变。”河头老街景区负责人徐小文介绍,两年多来,河头老街历经多次迭代升级,如今已发展成让不同年龄段游客都能找到情感共鸣的中华文化主题公园。接下来,他们将不断探索新场景、新玩法,推动街区业态提档升级,既让游客“秀”起来、“嗨”起来,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火出圈、传下去。
北京园博园“京彩灯会”、石家庄正定新春灯会……近年来,全国各地举办的节庆主题灯会,为当地市民和游客奉献了一场场视觉盛宴。了解这些多彩灯会可以发现,很多都是四川自贡的专业花灯团队和能工巧匠设计制作完成的。
“以国家级非遗自贡灯会的千年灯彩技艺为魂,以场景化的设计理念赋能,自贡彩灯目前已作为中国典型的非遗符号,走进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华采堂公管中心副总经理尚勇介绍,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是打造自贡灯会过程中,在规划和设计上下功夫。比如打造光影公园过程中,他们引入高科技,机器恐龙彩灯可以听声辨位,能够和游客互动,部分彩灯加入国潮元素和节庆元素,提升游客的归属感。
生发融合之“枝”,拓展产业发展新路径
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最怕一阵风,节日一过,热闹就散了。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本次公布的“2025非遗旅游融合年度创新案例”中,很多通过“非遗+”的方式,推动非遗从单一技艺迈向多元产业。
“依托杂技,我们打造了全时段文旅场景。白天,游客可以到杂技小院沉浸式感受传统杂技魅力;晚上,各大剧场还有惊险奇绝的杂技舞台剧。”吴桥县文广旅局党组成员叶晗介绍,近年来,吴桥县提升改造吴桥杂技大世界,重启云瑧酒店,建成东方杂技城、杂技博物馆、杂技幻乐城等标志性文旅项目,同时开办乡村民宿,与周边特色景区、景点联动,在当地形成了全域旅游新图谱。今年国庆假期,吴桥县接待游客32.83万人次,同比增长94.3%,其中,省外游客21.33万人次。
非遗旅游融合,因其跨界共生而开创无限可能。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以创意设计激活非遗文创的爆款矩阵,开拓出文旅商融合的产业新境界;广东佛山南海龙超,以龙舟非遗为精神血脉,将千年习俗与体育竞技、节庆旅游完美融合;吉林延边民俗园,以旅拍业态为引爆点,催生500家店铺集群,实现了民族文化从静态展示到产业引爆的跃升……
近年来,我省从资金支持、平台搭建、人才培育等多方面发力,在全省推出“跟着非遗游河北”系列活动,涌现出吴桥杂技大世界、唐山宴饮食博物馆、保定宴饮食博物馆、唐山皮影主题乐园等一批大型非遗旅游融合体验场所。
为进一步挖掘非遗、旅游资源价值,我省还举办了非遗和旅游融合重点项目投资专题对接活动。通过前期深入调研,我省精选一批市场潜力大、文化特色浓的重点项目,整理涵盖项目规划、投资需求、合作方向的招商信息,同时邀请国内文旅投资机构、投资商、规划设计机构,与项目方面对面沟通合作模式、资金投入、运营管理等细节,搭建非遗与旅游融合的交流平台,让好项目遇见好资本、好创意对接好资源,为非遗传承发展和旅游产业创新注入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