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每到开学都为学费发愁,这两年不用了,学费早早就有了着落。”在一次跟随市扶贫办同志进行脱贫回头看活动时,记者见到了元氏县上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杨吉。
杨吉介绍说,自己家庭情况比较复杂,有5个孩子都在上学阶段,通过享受“两免一补”“三免一补”“雨露计划”等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孩子们不仅不用花钱,还能享受到生活补贴,让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减轻了很多负担。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石家庄市始终把教育扶贫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举措,全方位、多角度开展教育脱贫攻坚,教育扶贫结出丰硕成果。建成河北省内首个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监测平台,全市23个县(市、区)全部建立控辍保学“四本台账”,全市2.3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实现零失学辍学。
控辍保学
不让每个孩子因贫失学
“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首先得保证孩子们不辍学。”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导致孩子辍学原因有很多,所以更要压实责任,打好“控辍保学战”。
对此,石家庄市全面落实“七长”控辍保学责任制、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行政督促复学机制等制度体系,确保控辍保学有章可循。建立了“石家庄市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监测平台”,成为河北省内首个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监测平台。实现了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失学辍学情况的动态监测和全程监督,并为每一名疑似辍学、辍学学生建立台账,实行辍学学生台账化管理。
为了保障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近年来,石家庄市还先后制定出台了《石家庄市教育脱贫行动实施方案》《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实施方案》等50多个规范性文件,构建起了涉及学校建设、资金奖补、结对帮扶、贫困生补助、生活保障、毕业升学等多个方面的制度保障体系。
不忘初心
扎实推进山区教育扶贫
“石家庄市的贫困县均位于太行山区,这里不仅经济基础不太好,教育资源也相对薄弱。”市扶贫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从2011年起,石家庄市就开始实施了山区教育扶贫工程。通过优化山区学校布局,在乡镇政府驻地或较大的中心村新改扩建标准化寄宿制小学,在县城或周边新建寄宿制初中,集中转移安置山区学生就读,保障难以转移的低学段儿童就近在教学点就读。
一流学校建到了山区,一流教育在山区学校兴起,党的教育扶贫政策落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近年来,全市共投入资金8.4亿元,在全市深山区45个乡镇建成了设备设施齐全、教学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82所项目学校,实现6.78万名学生到项目学校就读。
“过去我们学校因离县城很远,相对封闭,学校硬件条件差,老师留不住,学生也大面积流失。”井陉县障城中学校长王利锁不无感慨地说:“那些年,我急得头发一把一把掉,多亏山区教育扶贫政策落实,改善了教学设施,培训了大批优秀教师,要不障城中学怕是都不复存在了。”
完善机制
吹响素质教育提升“集结号”
留得住、学得好,离不开农村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近年来,石家庄市还不断在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师资水平上下功夫,让更高质量的教育点亮万千孩子的梦想。
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5年来,石家庄市“全面改薄”总投资26.19亿元,项目实施覆盖学校总计1879所。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采取人事关系调动的刚性交流和互派互援的柔性交流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推进县域内校长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另外,为切实改善农村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提升农村学生健康水平,按照省政策规定,石家庄市自2017年秋季开始,首先在平山、赞皇、行唐、灵寿四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见成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育扶贫自然也是持久战。石家庄市将持续聚焦教育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凝聚教育扶贫强大正能量,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确保高质量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